2018年1月12日,张老师带领8名民社学院的员工从昆明出发,前往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海镇曼短村进行寒假田野实习,在20天的田野实习后,于2018年2月1日返回。这8名员工包括研究生二年级的郭璐瑶以及研究生一年级的曾洁、马珂、张洪美、吴佩雯、王兴榕、江建华、袁廷。
图1曼腊村实习组师生合影
到达曼腊村后,我们走访曼腊(傣族)、小新寨(汉族)、曼腊拉祜寨(拉祜族)三个村小组,根据本次调查的主题——民族关系,小组成员就自己的兴趣进行了分组,其中曾洁、张洪美、马珂负责101户的曼腊村,江建华、袁廷负责48户的小新寨,而吴佩雯、王兴榕负责我们较为陌生、人口较少的拉祜寨子,郭璐瑶因其毕业论文撰写的需要主要调查曼腊的代际抚养问题。在实习期间,我们小组成员一起参与了曼腊村傣族的斗鸡、婚礼、上新房(即乔迁新居)以及小新寨的杀年猪等活动,一起去曼短村委会查阅了三个寨子的年收入、住宅面积、耕地面积等基本信息,向村委会的监督主任兼人民调解员岩庄了解了三个寨子的关系等问题,并和村委会的扶贫组组长了解了当地的扶贫政策和扶贫情况。部分同学还去参加了傣族寨子曼鲁的升和尚活动,对当地的佛教文化和相关的风俗习惯有了更深的了解。
图2曼腊傣族斗鸡
图3曼腊傣族婚礼
图4曼腊傣族上新房宴席
图5曼腊村拉祜寨子
图6汉族新寨杀年猪宴席
图7曼腊村的砍甘蔗
图8随处可见的茶叶地
由于民族关系是一项相对宏观的研究,因此在本次田野实习中,虽然各自都有明确的分工,但是在调查过程中,老师希望我们从整体出发先了解村子的基本情况。在成果的展示上,小组成员在收集资料形成主题调查报告后,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探讨。
至于调查报告,每个小组就以自己负责的寨子为单位进行撰写,其中曾洁同学主要负责民族精英这一板块。而其他同学的报告内容以调查提纲为基本框架,一共分为概况(地理位置、空间形貌、历史过程、现状特征)、经济(产业结构、家庭经济、外出务工)、社会(家庭、婚姻、亲属、社会交往、社会分层)、文化(语言、教育、信仰、公共活动、信息传播)、政治(党政机构、民间组织、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等五大部分和21小点。而拉祜寨子的两位同学因为其人口少、寨子小的特殊情况,马珂和袁廷分别负责曼腊和小新寨的基本概况、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民族经济与民族关系;张洪美和江建华分别负责曼腊和小新寨的民族社会交往与民族关系、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由于曼腊拉祜寨子规模小、人口少,所以由吴佩雯、王兴榕共同负责以上五大部分。不过我们也并不是完全固定地按照这个框架进行调查的,各个小组成员会根据自己的调查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比如说曼腊寨子的人口较多,穷尽式的统计不好进行,小组成员会挑选一些突出的、典型的现象和家庭进行描述,因为寨子的活动较多,也会突出描写本寨子与其他寨子的来往情况和活动过程;而小新寨的特殊处就在于它是曼短村这少数民族林立地区的唯一的一个汉族村寨,该寨子的来源和发展都值得关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和影响也尤为重要,虽然是个汉族寨子,也遵循汉族的春节等传统节日,但是同时他们也过傣族和哈尼族的节日,饮食方面也与周围的傣族寨子也比较相似,并且小新寨也是这三个寨子中民族成份最多的一个寨子,民族观念和反映在行动上的婚恋观也比较开放;而拉祜寨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显得更为陌生了,因为这个寨子的居住环境处于半山腰、人口较少,语言不通且与外界接触不多,所以大家对寨子不甚了解,而周围其他民族的寨子对这个拉祜寨子的普遍评价基本都是酗酒无度、贫穷懒惰、“今朝有酒今朝醉”等,与周围寨子交往时也没有其他寨子那样自如,稍微带点羞涩,其存在感也比较低,而且这个拉祜寨子原有的民族风俗习惯消失得很快,到现在可以说是几乎殆尽,这后面的原因值得我们深究。
图9就地饮水的拉祜族孩子
经过为期20天的田野实习,我们都在慢慢的体会课堂上和书本上提到的语言、文化、交往等等方面的问题。我们与当地人们从陌生到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田野经验,访谈的技巧也得到了慢慢的提高……当然,田野不仅仅是收获和惊喜,还有那些夜深入静中不可言说的无奈。比如对异文化的不适应、田野中后期不知如何克服的懈怠和厌倦,以及窗户从二楼摔下、黑夜行走山路车轮中途爆胎的辛酸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
好在,我们在始终团结一心,有一个一直鼓励我们、默默支持我们的带队老师和淳朴善良的村民们,我们才能得以顺利完成此次的田野实习。田野调查,总伴随着欢笑和泪水、快乐和苦闷、惊喜与无奈。但,这都是人生中最珍惜的回忆,或许这大概也是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尤为吸引人的地方吧。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希望我们都能在新的一年中,继续读书,继续赶路!
图10蓝天下的甘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