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斌: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社会工作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研究方向:
近现代西南民族关系、西南边疆与东南亚跨境民族史研究
二、教学任务:
所承担的课程名称:《中国民族史研究》、《西南民族关系研究》
三、教育背景:
2002年7月毕业于永利集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四、主持科研项目:
主持纵向课题1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
·2003主持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云南七个后进少数民族社会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04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云南特困少数民族的社会转型与传统精神文化调适。
·2014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缅跨境孟gaomian语民族的历史重构与身份建构
·2007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现代西南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发展特殊性研究
·2008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浇花节》
·2008年主持“211”民族学重点团队建设项目:缅甸德昂族研究
·2002年主持云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云南山地民族社会发展研究
·2003年主持云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近代云南民族文化交融现象研究;
·2007年主持云南省民族研究院重点项目:近代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
·2003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三江并流地区弱势少数民族社会变迁研究;
·2012年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南诏国大理国通史”子项目:南诏大理国文化交流史。
·2016年主持国家民委研究项目“缅甸民族国家构建视野下中缅跨境民族的历史与国家认同”
五、代表论文和研究报告:
近年发表的部分论文
·神话、历史的相互建构与边疆民族的历史认同——以德昂族为例,载《思想战线》 2014年第2期
·中缅德昂族历史叙述差异比较分析,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南诏国、大理国文化与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与反思,载《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3年第2期
·缅甸崩龙族历史发展特点及其历史建构,载《思想战线》,2012年第5期
·节日建构与民族身份表达——基于德昂族浇花节与傣族泼水节的比较研究,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国家意志与云南文化变迁特点——以1949年至1960年间的变迁为例,载《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0年第1期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践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以云南德昂族为例,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明代四川少数民族的文化及其变迁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9期
·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调适——以德昂族为例,载《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第5期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差异与文化变迁,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异地搬迁与文化调适——以德昂族三台山乡初冬瓜和邦外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云南近代工业化进程对文化变迁特点的影响,载《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年5月
·云南特困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问题研究,载《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5期
·以濮人、孟gaomian民族为中心的云南古代族际关系考释——结合少数民族遗传基因的多学科研究,载《学术探索》2007年第4期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原始宗教社会功能变迁研究,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3期
·云南特困少数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变迁相关因素分析,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传统精神文化与农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载《农业考古》2006年第4期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社会控制功能弱化相关因素分析,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南诏的文化交流与场景性认同构建,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六、主要著作和文集:
《历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现象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9月;
《百越民族发展演变史:从越、僚到壮侗语族各民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9月;
七、荣誉和奖励:
先后三次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08年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1年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6年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八、学术兼职:
国家民委首批“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永利集团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