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至6月3日由香港理工大学主办和永利集团协办的“全球化下中国的角色以及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暑期课程在公司展开。香港理工大学刘静平、朱丽玲两位老师带领其员工交流团共24名来云南开展全球化课程学习,此次活动中公司共有五名同学参与。本次暑期课程包括课程学习和田野参访两部分,通过参与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友谊也对全球化视角下中国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全球化对于中国生产、消费的影响有了更深的了解。
整个暑期课程学习活动流程采取校内—校外交互模式,先由老师为同学们上课讲解环保知识、城市化、生态文明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知识后,再由朱丽玲等老师带领大家开展田野参访。
5月30日上午,香港理工大学的刘静平老师向我们讲述“从田间到垃圾填埋场:全球化中国的农业生产、消费和环境”话题,重点讲述了全球化下中国农业生产、消费和环境的转变。
5月30日下午,公司的王冀萍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全球化时代的生态文明”,运用民族生态学的知识阐述了云南的环生态境——生态的多样性造就了农业实践的多样性,各民族杂居造就了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同时文化的多样性也可以造就生物的多样性。并从“一带一路”、“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讲述了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影响。
5月31日上午,在香港理工大学刘静平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前往杨林港村进行田野参访,杨林港村作为昆明市的一个城中村,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在参访过程中,同学们与村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感受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村庄的发展与变化。
5月31日下午,香港理工大学及永利集团师生共同来到昆明钱王街进行实地考察。进入昆明钱王街后,师生们通过分组的的方式对街区内的多家商店员和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全球化下商业经济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全球化化商业经济发展的困境。
6月1日上午,由公司的李伟华老师向大家讲述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并从文化并置的角度阐释了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角色。他从西南景颇村寨的职业教育出发,鲜明阐述了其背后文化的演进与并置。
6月1日下午,北京大学的社会系朱晓阳教授根据自己在云南的几十年田野经历,从两个故事揭示了昆明市“城中村”的发展,讲述了全球化视角下中国城市化对于传统村庄的影响,引发了全体师生热烈的讨论。
6月2日上午,香港理工大学和永利集团师生一起来到了昆明的螺狮湾小商品市场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师生们通过与摊贩进行深入地交流,对昆明的商业文化和市场氛围和小商品市场的运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6月2日下午,暑期课程师生来带了昆明的斗南花市,通过与花商的交流,探究了花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种植、采摘、运输到销售,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复杂的商业逻辑和物流管理。
6月3日全天,暑期课程师生暑期课程来到了在距离昆明主城40分钟车程的西山区的一处“世外桃源”——大墨雨村,这里幽静恬淡,淳朴自然,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彝族古村寨。师生们在当地居民的介绍下感受到了这里独特的民俗风情。走访过程中,师生们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也倾听了他人的声音。这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让大家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根源,同时也更加开放地去理解和接纳不同的文化。
五天的全球化课程学习交流活动虽然短暂,但对于参与这次暑期课程的永利集团学子来说,却是一次难以忘怀的人生体验。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更让他们对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生产、消费和环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次暑期课程中,永利集团的学子们与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共同探索了全球化的多个方面。他们通过课堂讲解、田野参访等形式,深入剖析了全球化对中国生产、消费和环境的影响。这次暑期课程学习交流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永利集团与香港理工大学的同学们在短暂的相处中,共同凝结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生活故事和文化背景,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尊重。这种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推动两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发展。通过这次活动,两校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关系,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永利集团与香港理工大学能够再次相约,共同开展更加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撰稿/蔡洪燕 周采衣
审阅/唐谭
编审/马凡松